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皇家山上的安魂曲

——蒙特利尔公墓中的历史

肃豫

      蒙特利尔,一座充满韵味的城市。无论是漫步在老港的白色沙滩,还是徜徉在欧陆风格的老城,抑或是在艺术广场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、戏剧,多元文化的气息会伴着光影的交错铺面而来。这座被誉为“小巴黎”的文化城市,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她浓郁的人文关怀。一座城市真正能打动人的地方,不在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,不在于有多么光鲜夺目的街景,而在于她对于每个鲜活生命的平等关怀与尊重。


  皇家山与公墓群


  卡尔维诺在《看不见的城市》里,给每一座城市都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。“蒙特利尔”,宛如一个优雅而高贵的女性,用法语将“皇家山”一词的发音连读出来,就是这个城市的名字。


  皇家山,蒙特利尔的地标,坐落在蒙特利尔岛的中心地带,山顶可以俯瞰全城。建立于1870年的皇家山公园,由曾主持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著名设计师 Frederick Law Olmsted 规划。公园内两座瞭望台,可以将全市的迷人风景一览无余。喷泉公园是皇家山地区最主要的绿地,也是蒙特利尔最美的赏枫胜地。公园占地四十公顷,园内有两座人工湖,湖畔枫树围绕,红黄绿各种渐变色的枫叶,点缀出一幅层次分明的画卷,惹人心醉。


  皇家山是蒙特利尔市最美的地方,然而这个地方既没有用来建设豪华别墅,也没有用来开发游乐场,而是献给逝去的居民,让逝者能够躺在蒙特利尔的怀抱里,世代守望着他们所爱的城市。皇家山公园里的公墓群,建立在绿茵茵的草地之中,四周环绕着层次分明的枫树,静谧安详,在湛蓝如洗的碧空下,仿佛只手就可以触摸到天堂。一方方洁净的黑色或白色的大理石,一桩桩耸立的十字架,附着逝者微笑的照片,铭刻着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。墓碑前没有红色的鞭炮屑,没有线香纸钱,只是静静地摆放着黄色、白色的万寿菊,或者流泪的白烛。墓碑上简洁而隽永的墓志铭,默默诉说着逝者的人生,诉说着他们的故事,诉说着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。


  太平洋铁路华工公墓


  在皇家山公墓群的一个偏僻的角落,可以看到一块斑驳的中式墓碑。岁月的沧桑,已经使碑文的墨痕消退。碑文的大意为,在大清光绪年间,来自广东台山县的华人劳工们,在筑成太平洋铁路后慷慨捐款,为在筑路中不幸去世的同胞修建了这座公墓。碑文还记录了华人在当年遭遇的不公平待遇。起初,皇家山公墓不接纳华人在此安葬,经过一番艰难的争取,华人才被允许购买这块墓地安葬同胞。


  太平洋铁路的建成,凝结了无数华人劳工的汗水和鲜血。参加筑路的1.57万名华工中,负责最艰难的落基山脉路段的施工,却拿着不到白人一半的工资,最终有4000多人客死他乡。但是,在建成铁路后,加拿大却向华人征收旨在阻止华人入境的高额“人头税”,到1904年竟将税额增至骇人听闻的500加元,这在当时相当于华工两年工资,足以在蒙特利尔购置两套房屋。据统计,从1886年至1923年,大约有8万多名华人被迫交纳了歧视性的“人头税”,加拿大政府从中获利高达2300万加元,相当于修建整个太平洋铁路的总花费。1923年,加拿大又通过了臭名昭著的《华人移民法案》(排华法案),以取代“人头税”法令,旨在全面禁止华人入境,并且使已经合法居住在境内的华人,无法与中国的家人团聚。“人头税”与排华法案,见证了华人遭遇的屈辱历史。


  这一境遇直到二战后才得到改变。二战爆发后,为争取平等的公民权,许多华裔青年绕过种种限制,奔赴战场。在不列颠大空战、诺曼底登陆、解放荷兰和比利时、与苏联红军会师等二战重大事件中,都可以看到华裔军人的身影。在后方,加拿大华人还筹措了数以百万计的款项。在整个二战过程中,约700名华裔军人,用他们的英勇、热血和牺牲,赢得了整个国家的尊重。二战结束后,华人终于迫使加拿大政府于1947年废除了排华法案,恢复了加拿大华人的公民权利。可以说华裔军人的牺牲和华人的共同努力,才换来了华人在加拿大更有尊严的生活。


  直到2006年,加拿大总理哈珀,在联邦众议院就“人头税”问题正是向华人道歉,并做象征性补偿,而这已经是迟到100余年的正义了。时过境迁,如今华人已经显然融入到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当中。在皇家山上,可以看到许多新的华人墓碑,很多逝者就是当年“人头税”与排华法案的受害者。没有一个国家,没有一座城市不曾犯错,但问题在于,对于施加侮辱的,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坏的,是否有勇气去面对,是否有勇气去承担,是否有勇气去改变。


  罂粟花与军人公墓


  提到为正义、为国家牺牲的华裔军人,就不得不提及安葬他们的皇家山军人公墓。加拿大经历的战争并不多,所以军人公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是参加一战与二战的军人公墓,另一种是英法战争中的牺牲军人公墓。


  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,坐落着加拿大在一战与二战中牺牲军人的公墓。每年的11月11日,是加拿大的军人节,许多人佩戴着血红色的罂粟花,来到皇家山,凭吊牺牲的军人。不仅在公墓,在蒙特利尔街头,随处都可以看到人们戴着罂粟花,缅怀军人对国家的牺牲与贡献。为什么人们佩戴罂粟花--一种毒品的花朵,作为纪念牺牲军人的花朵呢?曾经有英国的官员因为佩戴纪念牺牲军人的罂粟花,被中国禁止入境访问,理由可能是联想到屈辱的中英鸦片战争。其实,选择罂粟花作为纪念牺牲军人,这背后有一个深沉的故事。


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加拿大的一名军医约翰·麦克雷中校,在法国与比利时交界的佛兰特斯(Flanders)战地,负责救治伤员,掩埋阵亡将士的遗体。由于浸润了无数牺牲军人的鲜血,所以战场上到处开满了血红色的罂粟花。1915年5月的一天,麦克雷中校亲眼目睹年仅22岁的战友赫尔墨中尉的牺牲,难以抑制内心的悲伤,在一张碎纸片上,写下了不朽名篇--《在佛兰德斯战场》(In Flanders Fields)。


  在佛兰德斯战场,罂粟花随风飘荡


  一行又一行,绽放在逝者的十字架间


  那是我们安息的地方


  云雀依然在天空勇敢地歌唱,展翅翱翔


  歌声却湮没在连天的炮火声中


  此刻,我们已然罹难


  不久之前


  我们还活着,感受晨曦,仰望落日


  我们爱过,一如我们被爱过


  而今,我们却长眠


  在佛兰德斯战场


  继续战斗吧


  请你从我们低垂的手中接过火炬


  高居它的光辉,照亮血色的疆场


  若你背弃了与逝者的盟约


  我们将永不瞑目


  纵使罂粟花依旧绽放


  在佛兰德斯战场


  “我们爱过,一如我们被爱过”,成为被人们反复传诵的名句。这首诗道出了千千万万战士的心声,在战争中去世的麦克雷中校,也被后人誉为有“枪手的眼睛、外科医生的手和诗人的灵魂”。1921年,加拿大退伍军人协会正式采用罂粟花作为纪念阵亡将士的标志,后来,美国、英国及其他英联邦国家,也都选定罂粟花,作为纪念阵亡将士的鲜花。每年,人们都会佩戴者罂粟花,自发地来到军人公墓凭吊,默默念着每个牺牲军人的名字。


  在一战二战军人公墓的附近,是英法战争牺牲军人公墓。由于年代久远,墓地看起来已经显得古旧而沧桑了。墓地前还摆放着当年老式大炮的模型,诉说着当年的血雨腥风。蒙特利尔所在的魁北克省,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。18世纪中期,英国与法国为了争夺这片领地,开展了激烈的战争争夺,蒙特利尔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。虽然最终法国战败,但是,对于战争中牺牲的法国军人与英国军人,蒙特利尔都将其平等的安葬在一起。可能在许多中国人看来,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战争的残酷归结于战争,参加战争的每个人,都是鲜活的生命,有着自己的亲人,生活和梦想,只是战争将他们联系到一起,相互绞杀。但是,逝去的每个人,都是值得平等尊重的,没有敌人,没有仇恨,没有战败者,每个军人都比邻安葬,共同安息这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。


  其实,在皇家山,还可以看到来自各个国家、各个族裔逝者的墓碑。他们或因为政治迫害,或为了追求更理想的生活,离乡背井,来到蒙特利尔岛,并且在这里走向天堂之路。这座城市,以包容的心态,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,以宽广的胸怀,使他们在此长眠。

 


  一座城市真正能够屹立于世,不在于车水马龙的繁华,而在于她的胸怀与慈爱,在于她的关怀与厚重。一座城市的雄伟,不体现在高高耸起的纪念碑上,而是体现在一块块并不起眼的矮矮墓碑上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肃豫

肃豫

8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刘洋,笔名肃豫,法律系学生,旅居北美,专栏作者。联系邮箱:yangliumontreal@gmail.com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8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14年 8篇